百岁不变赤胆初心
记者 蔡晓军 见习记者 蔡霞
“群山茫茫碧连天,英雄埋名六十年。虞元顺,他将吝啬留给了自己,将慷慨献给了社会。用医术医人身,用行善医人心。他的人生,散发着阳光的明媚;他的善举,如春风一样暖人心扉。”这是虞元顺获得玉山县“十大感动人物”时,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。
1919年3月,虞元顺出生在玉山县六都乡华山村一贫苦农民家庭。他青年时代曾参加过长沙会战、衢州会战等重大战役,在当兵期间学会了医术。抗战结束 后,他回到家乡,用学得的医术为乡亲们看病。60多年来,虞元顺把积攒下来的钱大都用于了公益事业,修桥补路累计捐款40余万元。
2012年末,江西体彩中心推出“平凡的感动”“平民英雄”活动,虞元顺当选,获得1万元奖金,虞元顺在接收了奖杯、荣誉证书后,却把1万元全部捐给了村 委会,用于村庄路面硬化建设;修建从广丰大南到玉山六都道路时,他捐了2万元;虞秋湾公路硬化时,他捐了2.5万元;华山村路边的凉亭,是他捐资建成的; 雅安地震,老人毫不犹豫,捐出家里备用的2万余元……由于他的善举,他本人和家庭先后荣获“中国好人”和首届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称号。
尽 管乐善好施,虞元顺自己和妻子却数十年住在一栋红砖青瓦的平房里,客厅内桌椅陈旧,客厅墙壁上挂着10余面锦旗。对此,他表示:“我的想法很简单,房子够 住就好,我们老两口吃素,每天花不了几个钱。”有人劝老人,钱不如留给儿孙,至少能减轻子女负担。但虞元顺觉得,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留钱给他们不一定是好 事,用心、关心才是真。”
如今,即便已是百岁高龄,虞元顺行医向善之心仍未改变,“现在年纪大了,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给人看病了,但行善的路,我依然会走下去。”受其影响,老人的后辈对公益事业都很热心。
“他们自己吃惯了苦,却看不得别人吃苦。”现在,虞元顺的孙子虞礼清已经接过了爷爷的衣钵,一心将老人的医术和医德传承下去。
- ·相关阅读:
- 04-10·倪无花:百岁婆婆的好儿媳
- 10-09·广信区:为百岁老人拍“幸福笑脸照” 留住美好瞬间
- 06-28·孝心不变十余载 改嫁不弃婆媳情
- 03-02·百岁新四军老战士 成亚昌的从医路